【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能力增長觀、能力實存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B)對於幼兒的利社會行為,是天生?還是後天學習而來,抑或是人格特質或是一種反應型態,各學派有不同的觀點。下列那一項敘述是不正確的?(A)認知發展論學者弗雷耳(J.H.Flavell) 認為隨著個體的成熟,幼兒的角色取替能力也隨之發展。此時,幼兒比較能從他人的立場來看事情,慢慢發展出利他的社會行為(B)皮亞傑(J.Piaget)認為幼兒六歲之前是屬於「無律期」,在認知的發展上不能顧到人我之間的關係,而且不能按團體的規範去判斷是非。至七歲時,幼兒的認知漸漸進入「他律期」及「自律期」,比較能從他人的角度思考事情(C)弗洛依德(S.Freud)認為一個未經社會化過程的個體,幼兒可從環境中向重要的他人學習,即為「認同作用」,其利社會行為的形成在於幼兒的思想、行為與理想自我一致時,自我受到獎勵而形成(D)社會學習論認為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不論是在家庭、學校或社會,成人都會教幼兒應該去幫助別人,他們學習幫助行為主要是經由增強和模仿來達成弗雷耳/傅萊福(J.H.Flavell),「角色取替理論」將角色取替能力的發展分為四個發展歷程存在期:瞭解他人對同樣事件有不同的意見。需要期:因需要而站在對方觀點,目的在滿足自身需求。推論期:利用實際情況來推斷對方的心理運作情形。應用期:利用實務經驗來解決問題。皮亞傑一、無律期:出生~4歲。二、他律期:4歲~8歲。三、自律階段:8歲~12歲。(B)79. 希爾門(Robert Selman)認為孩童成長時,形成有意義的友誼能力也增加,也較能以他人的立場思考事情,發展出觀點取替能力理論 (perspective-taking ability theory)。其中開始了解自己與他人觀點不同的可能原因是每個人所具有的資訊不同是在此理論的第幾階段可以 發展出來?(A)第一階段(B)第二階段(C)第三階段(D)第四階段。Level 0 自我中心期(3-6歲):人的概念尚未分化,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所想就是別人所想Level 1 主觀期(5-9歲):人的概念開始分化,能區分人的外在行動與心理狀態,即可分辨哪些行為是有意或無意,但仍無法以他人的觀點來反觀自己Level 2 自我反省期(7-12歲):心理上能踏出自己的立場,能用自我反省或第二者的觀點來反觀自己的想法與行為,並且明白別人也會有同樣的做法Level 3 相互觀點取替期(10-15歲):可以第三者的觀點看待事物,並能分辨自己與他人的觀點,在兩個人的情境中,可分辨每個人的觀點及第三者的觀點,且有能力當一個公平的旁觀者Level 4 深層與社會觀點取替期(青少年-成人):具有人格的概念,將社會規範加入人際關係中,認為所處的社會體系乃是所有成員共有規約觀點的建構,每一個人均應考慮概括他人或社會體系之觀點,以促進正確的溝通與瞭解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能力增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