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表示行為(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事實行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21 下列行為,何者為意思表示?  (A)對債務人之請求 (B)宥恕 (C)社團總會之開會通知 (D)買賣契約之承諾   答案:D   一、表示行為:行為人在行為時,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到某種法律效果,而為有意識之行為(表示內心意思之行為,法律對於該行為也相應地賦予法律效果,稱為表示行為。又可分為: (1)法律行為:乃表意人以意思表示(發生法效果意思之表示)為基礎所為發生一定法律效果之行為。又分為:單獨行為、契約行為、共同行為(如社團設立、發起、總會決議) ①單獨行為:單方為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果者,又分為有相對人:如債務免除(債權拋棄)、承認、終止、解除、撤銷、代理權之授與等行為;無相對人: 如捐助(如捐助一千萬元成立某財團法人之基金會,且設立為捐助後即負有移轉財產所有權之義務,係債權行為)、物權拋棄、遺囑、遺贈等行為。 ②契約行為:雙方為意思表示對立地一致而發生法律效果者,如結婚、收養等身分契約或買賣、租賃、借貸、贈與、和解等債權契約或所有權移轉、抵押權設定等物權契約或債權讓與等準物權契約。 ③共同行為:多方為共同方向之意思表示一致而發生法律效果者,如公司等社團設立、發起、(總會)決議、決議變更章程等行為。   (2)準法律行為:雖亦為表現內心意思之行為,但法效果之發生係基於法律規定,而不論行為人內心企圖發生何種法效果之效果意思,故非以意思表示為基礎、為必要。 ①觀念通知:即表意人表示對事實觀念之通知,如:社團召開社員總會之通知、債權讓與之通知、買賣標的物有瑕疵之通知。 ②意思通知:即表意人雖非直接意欲發生法律關係,但已意識到某種法律效果,因之為表意行為,作為效果發生之準備;既表意人表示一定期望之行為,如中斷時效進行之請求、拒絕要約、社員召集總會之請求、對於是否行使承認權等之催告。 ③情感表示:即表示情感之行為間有可能發生法律效果者,如被繼承人之宥恕、夫妻一方之宥恕。 二、事實行為:係指因自然的事實動作而發生一定法律效果之行為。如:埋藏物發現、無主物先占、遺失物拾得、添附、住所設定廢止、債之清償、無因管理等。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準法律行為通知下列有關財團法人之敘述,何者正確事實行為事實觀念內心意思單獨行為宥恕情感表示